彩神 - 彩神
彩神2024-07-08

彩神

9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 重庆铜梁“巴岳农庄”农事忙******

  (新春走基层)9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完成 重庆铜梁“巴岳农庄”农事忙

  中新网重庆1月16日电 (张旭)宜机化(适合机械化作业)改造的成片良田、蔬菜大棚、蔬菜挑选中心……隆冬时节,重庆市铜梁区侣俸镇、少云镇等地,大棚里的番茄、青椒恣意生长,田间各种机械正在作业,竟是一幅“春意盎然” 的景象 。

  上述情形 , 是重庆市铜梁区“巴岳农庄”试点建设的一个缩影。据重庆市铜梁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戴安勇16日介绍,“巴岳农庄”的部分建设项目中 ,包括3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 ,目前已完成了其中 的9000亩 。

图为刘福琼向记者展示自己采摘的辣椒 。 张旭 摄图为刘福琼向记者展示自己采摘的辣椒 。 张旭 摄

  在位于侣俸镇保乡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,该村村民刘福琼正在采摘成熟的“螺丝椒”(辣椒的一种) 、番茄等,笑得合不拢嘴 。她说 ,每天工作8小时 ,可获70元工资,遇到出货量大时需加班,加班可获双倍工资 。

  “螺丝椒可长至一米多高 ,一年可结果8个月,月月都有活计。”刘福琼说,辣椒 、番茄等都是市场佼佼者,价高且畅销 ,对这份“家门口的工作”充满信心。另外,还有土地入股,可享受分红 。蔬菜大棚 的负责人周建表示,大棚采用了双层棚,冬可保温 ,夏可覆上黑膜防晒,利用技术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 。

图为收获沃柑 的村民。 张旭 摄图为收获沃柑的村民 。 张旭 摄

  “‘巴岳农庄’不是一个具象 的农场 、庄园概念 。”戴安勇介绍说,铜梁区中稳步推进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基础上,坚持问题导向 ,在关键环节、关键领域破题革新 ,重点从生产力、生产关系及收入分配 的深层次问题入手 ,提出实施“巴岳农庄”试点建设。目前 ,试点区域涵盖铜梁4个镇17个村 ,共5.9万亩土地 。

  戴安勇介绍说,“巴岳农庄”由农户、村集体、国有公司、工商资本 、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 ,通过清晰的股权架构、合理 的利益分配、规范 的运营机制,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共赢、风险共担 的乡村产业发展。

图为正在建设中 的高标准农田,一侧放着输水管道 的材料 。 张旭 摄图为正在建设中 的高标准农田 ,一侧放着输水管道的材料 。 张旭 摄

  在少云镇海棠村 ,村民周笃群指着连片 的田地告诉记者,2022年的大旱天气,曾让她险些遭受损失。现在 ,她 的田地以土地入股 的方式 ,被改造为高标准农田,已增配了输水管道、水渠等设施 。“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。”周笃群说 ,她除了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外 ,还能享受到盈利(田地丰产)以后的分红 。

  戴安勇介绍 ,2023年,“巴岳农庄”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改革相关政策措施,加大农业招商力度 ,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,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蓬勃发展、环境生态宜居、农民生活富裕 的示范性村庄。(完)

图为铜梁区侣俸镇的大棚 。(无人机图片) 张旭 摄图为铜梁区侣俸镇 的大棚。(无人机图片) 张旭 摄
  • 传统文化需要符合时代潮流的创新表达******

      “天妤” ,一个沉睡千年 的飞天少女,被神秘空间元境唤醒后 ,回想起千年前之事 。当年 ,洞窟受损 ,壁画脱落 。如今 ,苏醒过来的她 ,决定来到人间收集碎片 ,复原壁画,重佑人间……“天妤”不是玄幻小说中的人物,而 是一个虚拟数字人 。过去一年,“天妤”以收集壁画碎片为线索,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演绎,持续向世界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,在海内外收获了大量拥趸。(见1月4日《光明日报》)

      所谓数字人 , 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渲染 、动作捕捉 、深度学习、语音合成等技术打造的虚拟或仿真人物。从初代平面二次元形象 ,到以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数字人2.0时代,数字人不断更新迭代 。2022年,数字人大量涌现 ,除了“天妤” ,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 的“文夭夭”、新华网 的“筱竹” 、浙江卫视的“谷小雨” 、敦煌研究院 的“伽瑶”、国家博物馆的“艾雯雯” 、中华书局 的“苏东坡数字人”等 ,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,或成为文化短剧 的主角 ,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,以又潮又酷 的方式讲述着中国传统文化 。

      文化 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血脉基因和历史智慧 。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, 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、塑造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 。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时代 ,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尽力避免陷入“注意力危机” ,要打好“注意力争夺战”,把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提炼出来,再以受众喜闻乐见 的方式把它推广出去 、传承下去。

      如今,科技赋能于人们工作、学习、生活等方方面面,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,它也完全可以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种力量,使传统文化“活”过来 、“动”起来 ,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烟火生活 。

      用数字人传播传统文化 ,更贴近年轻人的诉求与审美。年轻人 是国家未来 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,也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者 、践行者 、传承者 ,年轻人与传统文化可以也应该“破圈”相拥 。数字人既有好看 的“皮囊” ,又有丰满 的“灵魂”,对年轻人 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可小觑。据报道,受“天妤”影响 ,很多青少年给自己化起了“国风妆”,甚至引发海外美妆达人竞相模仿 。

      2021年10月,由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共同发起 的“虚拟数字人”项目——“数字梅兰芳”亮相,其通过高逼真度实时数字人技术 ,复原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 的形态、声音及面部表情 ,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京剧文化 。彼时 ,“梅兰芳孪生数字人”现身梅兰芳大剧院,与台下观众互动 :“距离我上一次登台已经过去了60多年 ,没想到我们又重逢了,要感谢科技的进步 ,期待我们今后 的见面会有更多的形式。”“数字梅兰芳”吸引年轻人与京剧国粹亲密接触 ,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戏曲振兴 的更多希望。

      近年来,随着文化自信理念深入人心,“国潮”“国风”正在变成年轻人 的时尚和情怀 。在这个大背景下,传统文化故事符合现代审美的新讲法、年轻化讲法应该更多 。传统文化多一些生动鲜活 ,传承和表达多一些创造性 ,我们 的传统文化自然会星河长明 ,璀璨夺目 。

      何勇海

    中国网客户端

   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

    彩神地图